涂布紙油墨吸收性的影響因素
探討了顏料涂布紙油墨吸收性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膠乳用量增加,涂層表面孔隙率減小,油墨吸收性降低;配用一定比例的淀粉后,油墨吸收性明顯提高,涂布紙平滑度和光學性能有所降低;研磨碳酸鈣配比增加,涂層孔隙率增加,油墨吸收性提高。涂料pH值升高,油墨吸收性略有提高,但對印刷光澤度影響不大。干燥時溫度迅速升高會引起油墨吸收性的增加;紅外干燥對油墨吸收性的影響較電熱板干燥緩和。
膠乳用量對油墨吸收性的影響
膠粘劑的用量及其分布是影響涂布紙油墨吸收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為了分析膠粘劑在涂層中的含量及分布對油墨吸收性的影響,固定其他工藝條件,對不同膠乳用量下涂布紙 K&N 值的變化進行了實驗。
隨膠乳用量的增加,K&N 值逐漸降低,這是因為膠乳使涂層孔隙被充分填充,涂層表面趨向封閉,降低了油墨在涂層表面的滲透性。不同膠乳用量的掃描電鏡圖證明了這種現象,18 份膠乳含量的涂層表面結構覆蓋性明顯好于 12 份膠乳的涂層,且涂層表面的開孔性也明顯降低。
淀粉的使用
淀粉屬改性天然高分子,與膠乳相比強度低、成膜性差;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涂料保水值,調整涂布紙油墨吸收性。隨著淀粉比例增加,涂料粘度上升較快;在一定范圍內,涂料保水性和流變性得到改善。但當淀粉用量超過一定值時,涂料流平性變差,涂布紙表面出現明顯的刮刀痕。紙頁表面平滑性降低;油墨吸收性增加;紙頁的光澤度及印刷光澤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涂料 pH 值對油墨吸收性的影響
涂布紙的 pH 值比非涂布紙 pH 值要高,因為瓷土或碳酸鈣顏料分散時需要堿性條件,填料也往往使用堿性的碳酸鈣,因而涂層多呈堿性。隨著 pH 值上升,K&N 值略有提高,說明油墨的吸收量增加。因為低 pH 值時油墨中的干燥劑會被吸收,從而抑制油墨的氧化結膜作用。
干燥條件對油墨吸收性的影響
干燥主要是通過影響膠粘劑的遷移狀況而影響涂布紙的油墨吸收性能。常用的干燥方式有紅外干燥和電熱板干燥,它們對膠粘劑遷移的作用是不同的。
紅外干燥對 K&N 值的影響較電熱板干燥緩和,曲線也更為平直。這是由于紅外干燥和電熱板干燥的傳熱方式不同所造成的。電熱板干燥以對流方式進行傳熱,通過水分在表面的蒸發而達到干燥的目的;而紅外干燥則可以通過輻射傳熱,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以直接進行膠粘劑內部的干燥。
涂布過程對涂層結構及油墨吸收性影響
編輯
考察了涂布加工過程對涂層結構 ( 包括膠黏劑分布和孔隙率) 和油墨吸收性的影響。結果發現,涂層的油墨吸收性能不但依賴于孔隙結構而且依賴于涂層表面的膠黏劑含量。在室溫干燥時,涂層表面結構較為開放,涂層的油墨吸收性主要取決于涂層的孔隙率。在高溫干燥時,膠黏劑更容易遷移到涂層表面,在表面形成封閉的膠乳膜,此時涂層的油墨吸收性主要取決于涂層表面的膠黏劑含量。
膠黏劑用量對油墨吸收性的影響
膠黏劑用量較高時 ( 20 份),涂層的 K&N 值較低。由于涂層的 K&N 值與膠黏劑的種類和用量、顏料的性質及其涂層的結構有關,對不同膠黏劑用量下涂層表面的碳元素含量和涂層孔隙率做了進一步研究。
膠黏劑用量在加熱干燥時對表面碳元素含量的影響。涂層表面膠黏劑含量隨著涂料中膠黏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涂層干燥初期粒子的布朗運動是導致涂料中粒徑較小的膠乳顆粒向涂層表面遷移的主要原因。隨著膠黏劑用量的增加,涂層內的膠乳顆粒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布朗運動向涂層表面遷移,涂層表面的膠黏劑含量較高。
膠黏劑用量對涂層孔隙率的影響。當膠黏劑用量增加時,涂層的孔隙率下降。
涂層結構和油墨吸收性的影響
膠黏劑用量相同 ( 15 份) 的涂料在兩種不同的干燥條件下涂料固含量對涂層油墨吸收性及涂層孔隙率的影響。室溫干燥下制得涂層的 K&N 值均高于 50℃下的涂層。在熱風干燥下,隨干燥溫度的增加,涂層的 K&N 值降低。50℃干燥時涂層的孔隙率比室溫干燥時低。這是因為高分子膠乳顆粒在高溫下更容易形變,使涂層孔隙率減少,K&N值降低。
在室溫和在 50℃干燥下,涂料固含量對涂層表面碳元素含量的影響。由于涂層表面的碳元素主要來自于膠黏劑。如果固含量相同,50℃干燥的涂層表面具有更多的膠黏劑。高溫干燥時涂層中膠乳粒子更易于向涂層表面遷移。
涂布紙的油墨吸收性一般依賴于涂層孔隙率,但是,如果涂層表面形成了封閉的膠乳膜,則油墨吸收性主要依賴于涂層表面膠乳含量。